今宜蘭地區原為原住民噶瑪蘭族居住地,故舊稱「蛤仔難」或「噶瑪蘭,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時漳州人吳沙開始率眾進入噶瑪蘭開墾移民,清朝於嘉慶十七年(1812年)時設噶瑪蘭廳,噶瑪蘭廳城位於今宜蘭市,是大清福建省臺灣道臺灣府噶瑪蘭廳的廳治所在,噶瑪蘭廳改制為宜蘭縣後改稱宜蘭縣城,因周圍曾環種九芎樹,又有九芎城之稱。城池範圍大致是現在宜蘭市舊城北路、舊城東路、舊城南路、舊城西路所圍成的區域
【宜蘭車站】
建於1919年的「宜蘭驛」,原為復古的紅磚建築,而後配合周邊的丟丟噹森林和幾米公園,全面重新規劃改裝,將外觀彩繪成夢幻的幾米繪本圖騰,搭配巨大的長頸鹿,彷彿正伸長脖子引領歡迎遊客的到訪。
【丟丟噹森林】
位於宜蘭火車站正前方,現在作為百果樹藝文空間使用。由黃聲遠建築師所設計,九株高達十四公尺的鋼構巨樹,以鋼鐵結構展現自然氣息,更象徵著九芎樹,打造出宜蘭舊名-九芎城的獨特意象。
【舊宜蘭菸酒賣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