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華火車站或龍山寺捷運站往康定路方向走,可以開始今天的第一個行程
《金義和行》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279號
建物屬性:直轄市定古蹟
「金義合行」位於台北萬華車站對面,1927年創建,為傳統紅磚造街屋,在外觀上融入大量大正年間流行元素,如仿巴洛克式浮雕、馬約利卡花磚等,使建築外貌非常華麗。建物保存良好,所有權人屬陳義塗家族原打算將建物拆除蓋14層的商辦大樓,但後來陳家和建築師討論設計大樓的過程中,考量建物為起家厝,家族在此居住近百年,決定放棄蓋大樓,轉而申請市定古蹟。
「金義合行」是日治時期,由艋舺仕紳陳義塗創立家族事業的建物,家族事業從玻璃製造工廠到陶瓷生產進出口,經營油燈、玻璃、陶瓷器、味素等民生工業(陳家在北投貴子坑有瓷土礦山,又因為需要釉料於是發展化工),後期再發展化工、塑膠、太陽能、倉儲等多角化事業,為近代綜合商行的代表案例。
其立面做圓形山頭,上面飾以假柱,柱上立有小石獅。邊柱以花草泥塑裝飾,邊柱頭做圓球收頭。三樓設有露臺,牆上有一中國式對聯:「極目堪千里,當頭更一盈」,對聯兩旁有精緻的勳章泥塑。
二樓以花草泥塑及假柱裝飾牆面,假柱上有一中國式對聯:「穎川風高墨聚德,鶴浦日暖錦添花」
立面各開窗三小間
牆面上貼覆著日治時期淡路島進口的馬約利卡花磚majolica tile,係由花草圖案所構成。
其建築是個ㄇ字型,中間有中庭。內部保留公媽廳、辦公室及原有大門,各項裝修精緻,具建築及藝術價值,並保有完整的後院花園,以雙層迴廊圍繞水池造景的方式設計,設置旋轉梯連通上下層,主要的建材採用金山萬里所採集的咾咕石,為現今台北市內日治時期少數留存至今的花園。
補充:陳義塗的三男在1943年移民京都,開了「柳月堂」名曲喫茶店
《大理街服飾》
艋舺服飾商圈位於萬華火車站附近,方便載送貨物,1960 年代左右發跡,是比五分埔還早形成的成衣批發聚落,那是台灣成衣業最蓬勃的時代。在全盛時期,商圈內高達 2000 多家的服飾批發店,遍及和平西路、大理街、西園路、汕頭街(現改為艋舺大道)及康定路一帶,產值最盛時期一年有50億,其中30億是皮草加工及代工。
《萬華林宅》
地址:西園路一段306巷24、26號
建物屬性:直轄市定古蹟
日治時期林氏家族家非富商名人出身,來台初期種菜維生,是十分清苦的家庭。林細保與妻陳氏春,育有四子:林紅麻、林惡水、林遍金、林金水,長子苦力出身,後為泥水匠師,另三兄弟則經營「林惡水商行」在日治時期從事對日之進出口貿易,為興盛一時之蔬果批發商,後成為洋蔥大盤商、貿易商。
艋舺車站在大正7年(1918)竣工通車之後,林家原本就為殷實之菜農,勤奮努力,加上乘著地利之便,生意因此而越做越大。
於1932年興建萬華林宅。林宅興建之前,日本政府公告市區改正計畫,林家因為考慮預定將於昭和20年(1945)左右實施之都市計畫,因此決定順應計畫道路來興建林宅,以避免造成日後必須拆房子的命運。林家遂將林宅之正面朝向都市計畫道路,平面並因而呈斜梯形狀。
從林宅選用的材質來看,均是當時最佳之建材,如使用的磚塊為台灣煉瓦株式會社所產製之「TR磚」,無論色澤與質戚均極優良,水泥則採用淺野水泥公司(台灣水泥公司之前身)之水泥。除此之外,立面與舖面的材質也都相當精美,如西北向立面柱子上之面磚,屋頂平台、陽台和地坪所使用的磨石子,及房間地坪上的馬賽克地磚等。
林宅一至三樓的四向立面外觀材質主要為紅色清水磚,在陽台欄杆部分則是使用洗石子。
紅磚是台灣煉瓦株式會社出品,表層上釉。屋頂採用日本黑瓦。屋頂柱頭為希臘式,有斑鳩等圖樣。樓梯、扶手、地板鋪面都是磨石子材質。陽台雕花、門窗細節講究,內部為中國風,結合中西設計。內部扶手鏤空造型,在二樓是波浪狀的柳葉形,三樓則變為菱形,花紋與外頭女兒牆互相對應。公媽廳的屋頂採用日本黑瓦入母屋式。在林家最興盛之時曾約有50人左右住在此棟建築物內。
ㄇ字型建築為了防震有加一根大樑
上面的鴿子是雕刻的,象徵倦鳥歸巢
2000年 臺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2016年4月27日 星巴克進駐1、2樓,艋舺門市營業並對外開放。
延伸閱讀:【台北市萬華區】萬華林宅/星巴克艋舺門市
《財團法人台北市私立愛愛院》(前身為台北愛愛院)
施乾於大正12年(1923年)以一己之力創辦愛愛寮,收容孤苦無依的乞丐。昭和5年(1930年),施乾獲得日本宮內省天皇昭見,榮獲御賜賞金,是愛愛寮的一大榮耀,但不久後妻子謝惜因操勞過度,於昭和7年(1932年)辭世。昭和9年(1934年),景仰施乾大愛胸懷的日籍富家女─清水照子女士,嫁給施乾並來到臺灣協助愛愛寮的工作,清水照子對乞丐的照顧一樣親力親為、全心奉獻。在昭和19年(1944年)施乾因腦溢血與世長辭後,清水照子挑起愛愛寮的重擔持續經營,延續施乾的無私大愛。後人尊稱施乾為「乞丐之父」。
《糖廍文化園區》
建物屬性:直轄市定古蹟
館所地址:臺北市萬華區大理街132-10號
糖廍文化園區有A B C D 倉古蹟建築、雙翼古月台、舊時運送甘蔗的五分車、還有居民共同維護種植的甘蔗園,一年會採收一次。在這裡可以見證萬華曾有的現代化製糖史。
1764年(乾隆29年)台灣彰化以北開始有產糖紀錄,艋舺大理街附近地區在清朝是私人糖廍組織盛行、遍地栽植甘蔗的地貌,甘蔗也會從三重新莊用船或台車送過來,日治時期設立「台北製糖株式會社」後,地景大幅轉變,成為以製糖工廠、交通輸送軌道為主的產業區域,週邊居民多依賴糖業或週邊產業生活。
古蹟本體倉庫由紅磚疊砌,拱門、梯形柱及大跨距構架,外面有飛扶壁為其特色,2003年9月公告指定為市定古蹟。
1909年日人創建北台灣第一座現代化製糖廠
這裡可見證以前曾是月台,旁邊的紅磚是TR磚
二戰後,都市計畫沿用日治時土地混合使用的概念,附近劃設為工業區。糖廠由台糖公司接收後不久即停止製糖,轉為倉儲使用,但附近以糖業剩餘產能為中心的相關產業如化學、化工、食品加工、紙業等中小型工廠仍然盛行。四○年代中國時報社的前身「徵信新聞」接收台糖倉庫展開報業,吸引了週邊印刷產業的聚集。
這個區域在六、七○年代起鐵路運輸之便吸引了成衣批發業者的聚集。
舊時運送甘蔗的五分車
以前的月台空間
園區有舊時糖廍的模型
園區內有許多與甘蔗有關的諺語
居民共同維護種植的甘蔗園,一年會採收一次
《華江整建住宅》
位置:環河南路、和平西路口
華江整建住宅,簡稱華江整宅,為臺灣臺北市萬華區的一處公寓住宅群,位於環河南路二段與和平西路三段交叉口、華江圓環四周,建於1970年代,此處是臺灣在二戰後第一處實施區段徵收與辦理都市更新重建之地區。華江整宅具有一樓挑高、圓環周邊以天橋連接之特色,為台灣目前少見的建築形式。聘請六大知名建築師,移植中華商場的經驗,為中華商場的進階版。一二樓規劃商家進駐,所以設計成店面,三四樓則為住家,社區旁也不馬虎,幼稚園、國小、派出所、加油站、停車場、獨立水塔、地下化汙水處理設施、四座公園,也一併納入規劃。商辦、生活、閒憩三者兼具,是個應有盡有自給自足的大社區。一樓挑高,二樓皆有走廊連接,並將圓環周圍的的建築以四座天橋連結,其特殊的設計使華江整宅成為多個廣告、影劇取景的地點
社區居民共用的巨大水塔
《仁濟院舊址》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00號
台北仁濟院之源起可追溯至清治時代的窮民救助機構。由板橋林家林維源於1866年邀集地方士紳所共同創立之保嬰局、育嬰堂、回春院、養濟院、同善堂等社會慈善基構。
《萬華隘門遺址》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23巷2號
艋舺隘門建於清代嘉慶年間,作為聚落防禦之用,而隘門內的彎曲巷道則是為了避免敵人能夠直搗黃龍。今臺北市廣州街223巷在300年前的清代即已存在,早年為淡水河碼頭進入艋舺的必經道路,巷口所設置的隘門,乃是保護艋舺的第一道防線。
臺灣進入日治時期後,此隘門之防禦功能已不復需要,於是當地居民集資在隘門上方的瞭望台建造了一座福德正神廟,以將原本棲身於隘門底下的土地公迎至廟中供奉,而成為臺灣少見的懸空式土地公廟;該廟供奉的土地公神像相傳是艋舺龍山寺籌建之初,由一名泉州的雕刻師父隨身攜帶來臺,為泥造金身,其歷史超過300年。但臺北市政府以交通安全為由在2011年9月拆除艋舺隘門,將此巷拓寬為6米寬的雙向道路,當時在郝龍斌市長的指示下,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表示將在拓寬工程完成後,於原地以原貌重建隘門和土地公廟,以兼顧歷史和信仰。但後來受限於法令規定而無法重建隘門,最後決定以馬賽克拼貼設置壁畫的方式,來保存大眾對艋舺隘門的記憶。
如今只剩牆壁上的痕跡見證隘門的存在
馬賽克拼貼壁畫
《新富町文化市場》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三水街70號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10:00-18:00(週一休館)
從這裡進入
基地東北角的獨棟木造日式建築,當時作為管理員的辦公及宿舍空間
新富市場前身「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1935年正式開業,除了市場本體之外,另外也配置了事務所、管理員宿舍、腳踏車停車場、垃圾場及公廁;館內則有肉品、鮮魚、蔬菜、雜貨、菸酒、糕點與食器等30多個攤位。
上面是日治時代的台北市市徽
然而,新市場的榮景不長,開幕後不久便受到附近流動攤販的生意擠壓,雖然政府為了解決經營的困難,1937年時刻意將外部攤販收容至市場內部統一管理,暫時緩解了市場內攤商凋零的問題,1940年代,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人民生活在空襲的陰影中,又加上官方採行民生物資配給制,新富市場的運作於是在時局的影響下陷入停頓。
戰後在新富市場的發展同時,市場外三水街的攤販也隨商機而聚集,逐漸影響新富市場本館內攤商的營運。1986年,新富市場正門外的「東三水街攤販集中場」(在地人與攤商慣稱其「東三水市場」)正式合法成立,過去的私有攤商不再受取締威脅,東三水市場的營業時間從早上6點到下午1點,與新富市場完全重疊,導致市場內部更是日益蕭條,多數新富市場攤商在生存壓力下被迫遷出、另尋營業地點。新富市場長期的發展停頓,反而保留下日治時期的建物原貌,於2006年正式被指定為市定古蹟。目前由忠泰集團經營,有餐飲商店及展演。
保留當年的地面,可見到排水系統
下面是日治時期市場內的攤子
最後附上今天的散步地圖,給想去的朋友一點參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