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在抵達羅馬的第二天早上去參觀羅馬競技場,進場先驗票,門票查驗要核對護照姓名(有相片的證件或影本),記得要隨身攜帶護照。接著做安檢,競技場有隨身行李尺吋要求(中小型背包,不能帶玻璃瓶),手機要放在包包裡一起送進X光機,人要通過金屬探測器,我們因為還戴著個人隨身導覽機,收手機、導覽機、耳機,一陣手忙腳亂。過安檢後首先先上廁所,因為競技場裡面沒有廁所。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萬神殿與納沃納廣場

 

 

這是古羅馬時代的遺跡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萬神殿與納沃納廣場

 

 

羅馬競技場(義大利語:Colosseo)建於公元72-82年間,競技場估計可以容納5-8萬名觀眾。它除了用來當作動物的狩獵表演之外,也有所謂的角鬥士奴隸搏鬥。為此競技場的地下一層有多重的格間和如迷宮般的通道設計以用來安置野獸和角鬥士,並且有升降梯的裝置可以把他們拉到地面的表演場去。地面的那一層原是座木造地板,並且在上面覆上砂石,地板目前已經不存在,所以現在進去競技場之後看到的其實正是地下一層的隔間和通道。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萬神殿與納沃納廣場

看台分為五個區,從表演平台(Arena)算上來的第一層是貴賓(如皇帝、元老、長官、祭司等)區,第二層供羅馬上層階級使用,第三區是有錢人的座位區,第四區由普通公民使用,第五層則是給最底層的婦女站立用。在觀眾席上還有用懸索吊掛的天篷,這是用來遮陽的;而且天篷向中間傾斜,便於通風。這些天篷由站在最上層柱廊的水手們像控制風帆那樣操控。

 

表演區地底下隱藏著很多洞口和管道,這裡可以儲存道具和牲畜以及角鬥士,表演開始時再將他們吊起到地面上。競技場甚至可以利用輸水道引水。248年就曾這樣將水引入表演區形成一個湖,表演海戰的場面來慶祝羅馬建城1000年。

 

每層的80個拱形成了80個開口,最上面兩層則有80個窗洞,觀眾們入場時就按照自己座位的編號,首先找到自己應從哪個底層拱門入場,然後再沿著樓梯找到自己所在的區域,最後找到自己的位子。這種入場的設計即使是現今的大型體育場依然沿用。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萬神殿與納沃納廣場

 

競技場的牆上或柱子上有一個一個的坑洞,是因為早期並沒有水泥可以固定石塊,古羅馬人用鐵勾來箝住石塊,競技場没落之後上面的鐵鉤很值錢於是遭人挖出變賣留下坑洞。另一說法是牆上的小洞是當初在上面插入木條方便工人踩上去往上搭建,蓋好後截斷木條,如今留下許多的坑洞。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萬神殿與納沃納廣場

爬上很陡的樓梯來到競技場的上層,可以登高望遠

 

以前的座位區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萬神殿與納沃納廣場

另一側的是「古羅馬廣場」裡的「維納斯和羅馬神廟」遺址。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萬神殿與納沃納廣場

「羅馬競技場」的前方是建於西元315年的「君士坦丁凱旋門」君士坦丁凱旋門建於西元三一五年,是元老院為當時的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 I)皇帝建造,以紀念他在位十周年和在米爾維安大橋戰役(Battle of the Milvian Bridge)中打敗他最後一個競爭者馬克森提烏斯(Maxentius),正式重新統一了羅馬帝國。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萬神殿與納沃納廣場

離開競技場後我們接著來到「萬神殿」參觀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萬神殿與納沃納廣場

「羅馬帝國」的開國皇帝屋大維請來他的好友阿格里帕在公元前27年為了紀念屋大維打敗安東尼和埃及豔后之後完全執政而建,不過原建築在西元69年被大火焚毀了。西元125年五賢帝之一的哈德良皇帝下令依照阿格里帕原來的設計重建。

阿格里帕不但是屋大維的密友,也是海軍名將(他幫烏大維在「亞克興海戰」裡打敗了安東尼和埃及豔后),是得力的政務官(當過羅馬的市政官),後來娶了屋大維的女兒成了附馬爺,還是個出色的建築設計師。他所設計的「萬神殿」從西元125年到現在將近2000年的時間依然屹立不搖,成了羅馬帝國時代的古建築經典代表作之一。

歷經地震、洪水,一度被改成教堂,後來成為皇家墓地。前堂屋頂上的金色裝飾被熔成25噸銅,成為聖彼得大教堂中聖體傘的建材。儘管如此它直徑43.2公尺的大圓頂是人類史上沒有鋼樑支撐的最大拱頂,代表羅馬工程技術的顛峰之作。

 

 

神殿的大門

 

阿格里帕所設計的「萬神殿」主體是座龐大的圓型大殿,以16根由整塊花崗石打造的柱子撐起一座巨大的穹頂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萬神殿與納沃納廣場

穹頂的頂部有一個圓型大洞用以採光(如果外面下雨時裡面也會下小雨,這真是顛覆我以前的認知,我還以為上面有蓋子)。

 

萬神殿坐南朝北,其光源來自於頂部的大洞,這設計極類似於當代的一種日晷

 

下雨時,雨水就仰賴神殿稍微傾斜的地板,將雨水引導到地上的排水孔去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萬神殿與納沃納廣場

「萬神殿」裡也是充滿了名人之墓。義大利統一之後的第一個國王,常被尊為義大利「國父」的維克多·伊曼紐二世就葬在這裡。

 

拉斐爾過世之後也長眠於此。他的棺槨上方的那座聖母雕像是他的學生Lorenzo Lotti1524年為他雕的。左邊的拉斐爾半身像是Giuseppe Fabris1833年雕的。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萬神殿與納沃納廣場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萬神殿與納沃納廣場

萬神殿旁就是羅馬最有名的金杯咖啡,丹布朗曾在「天使與魔鬼」一書中提到「金杯咖啡是全羅馬最好喝的咖啡」。我們買了金杯女王咖啡豆和咖啡豆巧克力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萬神殿與納沃納廣場

 

牆上有豐饒女神在播種,店面很好認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萬神殿與納沃納廣場

接著我們來到納沃納廣場

15世紀時「納沃納廣場」建造在古「圖密善競技場」的遺址之上。「納沃納廣場」原是用來當座市場的,廣場上居中的主要建築是「聖阿格尼絲教堂」SantAgnese in Agone,但是廣場上最出名的還是吉安·洛倫佐·貝尼尼於1651年在廣場中央所設計的「四河噴泉」(他也是設計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裡那座出名的巴洛克銅質華蓋祭壇的設計師)。這座噴泉的中央是一座埃及立柱,四周分別以四個人物的雕塑代表了世界上的四大河:尼羅河,恆河,多瑙河和拉布拉他河(美洲)。當時正是巴洛克風格流行的時期,這座充滿戲劇性的噴泉也讓「納沃納廣場」充滿了濃濃的巴洛克風。廣場的南北還各有一座噴泉,南邊是「摩爾人噴泉」,北邊是「海神噴泉」。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萬神殿與納沃納廣場

廣場上以這座「聖阿格尼絲教堂」SantAgnese in Agone為最主要的建築。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萬神殿與納沃納廣場

 

 

接著來吃午餐。午餐在Il Pagliaccio,是家米其林二星餐廳,也是這趟我在義大利14天吃到最好吃的一餐。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萬神殿與納沃納廣場

第一道  前菜,很好吃但說不出食材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萬神殿與納沃納廣場

第二道  感覺是鮮奶油與蔬菜泥為底的菜餚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萬神殿與納沃納廣場

第三道  義式燉飯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萬神殿與納沃納廣場

第四道 烤小牛肉與馬鈴薯泥佐萊姆椰汁小白菜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萬神殿與納沃納廣場

甜點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萬神殿與納沃納廣場

飯後小點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萬神殿與納沃納廣場

 

下午馬不停蹄去參觀聖彼得大教堂(聖伯多祿大殿),我放在下一篇介紹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和菓子咚咚 的頭像
    和菓子咚咚

    和菓子咚咚

    和菓子咚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