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起於清朝康熙末年的新莊受惠於淡水河流域便利的航運系統,一度成為全臺第三大的繁華城市,有「一府、二鹿、三新莊」之說,湧入來自各地的居民帶來原鄉的信仰,造就了「新莊廟街」短短一公里就有八間廟宇的盛況,後來因為不斷的械鬥長期的內損造成人口遷移導致新莊逐漸沒落,再加上河道淤積,新莊於是逐漸被艋舺取代。
如何前往:從捷運新莊站2號出口右轉新莊路214巷左轉新莊路
【金和合麵包店】
第一站來到新海橋旁的「金和合麵包店」約莫創立於1914年左右,和老順香是老街上唯二的百年糕餅麵包店,招牌除了鹹光餅外,還有花生龜。「鹹光餅」是每年新莊大拜拜的必備品,號稱為可以吃的平安符,每年大眾爺繞境時,官將首均會沿途發送鹹光餅,供信眾索取吃平安。
【新莊福德祠】:北市新莊區新莊路207號
福德祠中供奉土地公及土地婆,並配祀二位文武判。新莊福德祠是由地方人士募建而成,該祠應該是建在清朝乾隆年間(1781)左右,據今應該約有二百四十年的歷史,是新莊地區可考證歷史最悠久的福德祠,水車堵有交趾陶和剪黏,其交趾陶作品,是以三國演義中的故事為題材。
【新莊廣福宮】:新莊路150號
乾隆年間因為水圳的開鑿使新莊成為稻米產區,吸引不少粵籍移民前來,同時帶來當地的信仰──三山國王,因而集資興建廣福宮。道光年間新莊閩粵械鬥頻繁,當地客家移民因安全與經濟因素遷走,新莊廣福宮的香火隨之沒落,寺廟經費短絀,因此歷年整修及重修的次數較少,反而因此幸運的能保存了較多的古廟特色。
廣福宮建築形式屬於街屋式格局,為三開間三進二院。
廣福宮廟的前埕為甚麼下凹低於地面?一說是聚財,另一說是因為靠近河邊有可能這是原本的高度,後來是土地不斷墊高才變成今日樣貌。
第一進廟門旁的石獅為廣東獅兩隻對看,相較閩南獅朝前看,廣東獅較為俏皮可愛。
石雕是廣福宮山門裝飾的重點所在,是以觀音山石雕成
廣福宮保存的古碑之一(「奉兩憲示禁碑」,1750年),記載早年閩南和客家移民的衝突。當時因地方保甲的偏袒,客家人所繳的戶稅比閩南人多了十一、二倍。於是,客家人於向新莊、淡水兩處的地方官提出控告,終於得以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立此碑,禁止對客家人課苛稅。
另一古碑是劉姓等人捐款助廟買地的事蹟。
廣福宮正殿供奉三山國王,後殿奉祀三山國王夫人,供奉的供品有明星花露水
【翁裕美麥芽糖|翁裕美商行】新北市新莊區新莊路128號
新莊廟街上從清光緒27年(1901年)就開設的老字號麥芽糖店,「翁裕美商行」就是統領百貨翁家的起家事業。
因為以前前方就是碼頭,怕船被被浪衝走。所以他會用繩子船綁在樹上,所以說榕樹當時的作用就像木樁一樣。
沿著福德祠前的思明路向南行,再右轉碧江街,不久就抵達了另一間古廟文昌祠。
【文昌祠】新北市新莊區文德里碧江街20號
文昌祠創建於嘉慶18年(1813),是淡水廳繼竹塹城(新竹)興建文昌祠之後,所創建的第二間文昌祠, 反映出新莊當時的地位及文風之盛。
直到日本統治台灣,日本人設置「台北國語學校新莊分教場」,即以「文昌祠」的義塾做為臨時教室, 後來才成立「興直公學校」(國民小學),即今日「新莊國小」的前身。
前殿大門未設置石獅子,而是以一對巨大的抱鼓石做為穩定門座之用;門柱亦無楹聯,表示不敢在文昌君前賣弄文章。壁堵雕飾為傳統的螭龍圈捲紋透雕木窗。
祠內照牆上生動的麒麟出自彩繪名師陳玉峰之子陳壽彝(1934-?)之手,另正殿內亦掛有陳壽彝兩幅傳統吉祥彩繪畫作。
和一般文昌廟比較不一樣的是,新莊文昌祠還有瘟祖殿及祿馬殿。傳說文昌帝君曾化為「瘟祖」保佑人畜興旺、五穀豐登,因此特別祭拜文昌帝君化身的瘟祖。新莊文昌祠是臺灣所有文昌廟中唯一祭拜瘟祖的寺廟,為該廟特色。
另外,文昌祠在東廂特別設置了祿馬殿,殿內為駕馬的文昌帝君塑像,兩旁由印童和書僮先子隨侍。相傳文昌帝君的坐騎「祿馬」是一隻馬頭、騾身、驢尾、牛蹄、全身雪白的神獸。在當地一向相信「祿馬直直跑,官位步步升」。
【慈佑宮】新莊路208號
慈佑宮,俗稱「新莊媽祖廟」
慈佑宮的門前,正對著利濟街,利濟街的盡頭,就是大漢溪的河水,河岸邊就是二百多年前繁華的新莊港碼頭。同治年間的重修慈祐宮碑記載此廟為為雍正七年(1729年)動工興建,原名為「新莊天后宮」,乾隆十八年(1753年)重修,廟後加設水池,並改名為「慈祐宮」。 慈祐宮是新莊區歷史最為悠久最古老的廟宇,裡頭存有相當多的匾額,共十七方。
嘉慶年間雕刻的石獅
【戲館巷】新莊路357巷
日治時期,新莊街上曾有九家布袋戲團進駐,包括小西園、哈哈笑等。 「新莊戲館巷」,是一條南北向的小巷,鄰近新莊老街和碧江街;這裡過去曾住有許多教唱曲的「曲仙」(唱曲老師)、布袋戲演師、歌仔戲演員、後場樂師等,因此得名「戲館巷」。新莊知名的小西園掌中劇團即發跡於此,藝師許天扶、許王皆曾在此居住。
這戶傳統民宅建於日治時期,山牆上貼了來自日本淡路島的馬約利卡磚,門口對面還用咾古石做成小山水
這戶人家的玻璃用了海藻玻璃、冰肌玻璃
牆壁水泥用抹刀打成凹凸不平,有美觀和吸音作用
【挑水巷】
新莊路278巷,有「挑水巷」的舊稱。窄巷狹長,寬約三尺,巷子另一頭接景德路,景德路未加蓋以前, 是一條重要的渠圳,稱為「後村圳」。圳水可供灌溉,也是老街居民的飲用水源,因此挑水販賣的行業因運而生,常見挑夫挑水走往來於這條巷道,而有「挑水巷」之稱。
【米市巷】
米市巷在新莊路387巷,這條看似不起眼的小巷子,卻曾是新莊的米糧中心。這條巷子離港口近,因此開設了不少糧行, 商船靠港後,碼頭工人(苦力)便連忙穿梭於巷道,挑著米袋上船。因此而有「米市巷」的稱呼。
板橋林家的創立者林平侯就是發跡於新莊的米市。
【潮江寺】新北市新莊區碧江街47號
清朝時期,這棟房子原是在米市巷的碼頭工人做為休息的寮房。漳泉械鬥之後,新莊成為泉州人的地盤, 而大漢溪對岸的板橋則是漳州人的勢力範圍;新莊人為防範板橋的漳州人,於是在樓上設立瞭望台以做警戒之用。日治時期以磚瓦改建為二樓高廟宇,林口人士蔡盛(生卒年不詳)於河面上撿到形似觀世音菩薩的石頭,粗雕為觀音神像入祀瞭望臺二樓,當地人募款修建為潮江寺,而瞭望臺附近的福德祠也一併入祀,目前二樓供奉觀音佛祖,樓下則為福德祠,供奉土地公。
潮江寺為兩層樓的閩南紅磚樓房建築,融合了閩南、新巴洛克與日式風格的建築和裝飾。屋頂有西式的女兒牆,二樓露臺有仿維多利亞式的花瓶造型泥塑欄杆,並以洗石子工法施工(非常見的上釉工法)。一樓與二樓間有狹窄的木梯相連,格局類似日本時代市區改正後的大正厝街屋樣式,
【林泉成古厝】新北市新莊區新莊路405號
興建於清道光年間的林泉成商號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住屋格局為三進三院,側牆仍為土埆造,而正背面都是磚造,且騎樓的二根圓柱也是磚造。林泉成商號有著福州杉木造的門面,外觀多年來始終都保持林泉成商號現貌。商號「林泉成」上還有一個象徵十全十美的橫匾「十德堂」。二樓漂亮的立面山牆上,有著當時流行的灰泥裝飾,一樓的拱形開口處以拱心石為裝飾,廊柱的柱頭及柱底也都有幾何線條裝飾,這都是當時流行的建築樣式。
【新莊武聖廟】新北市新莊區新莊路340號
武聖廟創建於乾隆25年(1760),主祀關聖帝君,是當時淡北規模最大的武聖廟。
咸豐3年(1853),新莊漳泉械鬥慘重,連武聖廟都被波及,遭火焚毀,直到同治元年(1862)地方才耗資重建武聖廟。
武聖廟採三間開,武聖廟的門板不畫門神,以顯示關聖帝君武藝超卓,無需門神守衛。武廟中間大門未開,香客須由左右側門進出,中門門板佈罝108顆門釘,規格與孔廟相似,可見民間信仰對於關聖帝君的尊崇。
【老順香糕餅店】新北市新莊區新莊路341號
以「鳳梨酥」聞名的「老順香」創立於1870年,當中最受歡迎的絕對是得獎無數的「金牌鳳梨酥」,連韓國美食節目「街頭美食鬥士」的美食家白鍾元也來嚐鮮。「老順香餅店」的金牌鳳梨酥是用傳統木模押出的純手工鳳梨酥,會製作成扁平形狀是讓買不起金牌酬神的窮人家,可以買來當酬神的替代品,所以有句話叫「有錢打金牌,沒錢買旺來」,講的就是這個全台最古老的鳳梨酥。
新莊廟街不僅有具歷史人文價值的古蹟廟宇、百年文化的傳統老店還有口齒留香的美食小吃,不妨來老街走訪漫遊品嚐新莊特有的鹹光餅,想像過去新莊港千帆林立的榮景,來一趟時光之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