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生紀念館建於民國29年(1940),原為大同大學創辦人林尚志先生及首任校長林挺生博士一家之居所,也是林校長平日辦公所在。其命名 志生紀念館的命名,取自日本時代協志商會的創辦人林尚志(日本時代名林煶灶)與他的兒子林挺生,取其姓名最後一字『志』、『生』。林尚志為今大同集團的創辦人,林挺生為大同公司前董事長、大同大學的首任校長。
1918 年,林煶灶創立了『協志商會』,承攬來自於日本內地營造公司的下包,協志商會重要的工程有台北市役所(今行政院)、台北自動電話局(今中華電信)、台灣軍總司令官邸(今陸聯廳)、台中病院等。
1939年林煶灶成立「株式會社大同鐵工所」(大同公司的前身),後由林尚志獨子林挺生接任「株式會社大同鐵工所」社長,林尚志創建今臺北市私立大同高級中學、大同大學,並由林挺生擔任首任校長。林挺生長子林蔚山於2008年以協志工業振興會名義,將這棟房舍捐贈給大同大學,經過修繕於2011年10月22日重新開放。
志生紀念館主要是一棟木造的建築,使用的木料是稀有的櫻花木,建物本身是採用和洋併置的設計理念,前棟為二層洋樓,後段為和式單層建築。
羅馬圓拱造型的車寄門廊,玄關既是室內的入口,同時也是洋館與和館的分界。
洋館前有一方方正正的水池原有噴泉,與後院的日式池塘相呼應
洋館使用南洋殖民風格的百葉窗,並沒有使用當時流行的重力錘窗
一樓大廳三扇落地門的露臺可想像當年作為宴會廳時的氣派
和館後面是雁形結構,日本傳統有錢人的住家多採用這種模式,無論從屋外或在屋內的走廊上觀察,呈現了不同的趣味,在不同的時間光線下,後院心字池塘與半圓形的階梯都呈現不同意境。
後院有日式庭園假山、水池和石燈,假山間有五座石燈籠,四足的叫雪見燈,五塊型態各異的石塊堆成的叫五行燈,如臂斜伸的叫蘭溪燈
還有西洋豪宅才有的小型游泳池
落地門內就是當年的飯廳,飯廳外有一半圓形的大露臺階梯
後院的紅磚矮房為當年飼養雞鴨與醃製醬菜的區域
後院中這座防空洞可由室內浴室旁的通道直接進入
c
從玄關進來地面有展示當年的結構
這棟房子的和式空間部分,都用磚塊疊起的柱基腳架高,功用是防潮與通風
一樓平面圖
玄關進來右轉就到宴客廳
洋館宴客廳(亞當斯密廳)採光很好,空間寬敞非常氣派,還有歐式房子常見的壁爐
林校長文物展示室(以前的書房、臥房)
廳堂外的迴廊模仿大雁飛行時轉折式平面配置
掛著協志工業振興會牌子的房間以前是佛堂
當年的浴室
當年的飯廳, 飯廳外有一半圓形的大露臺階梯 , 旁邊連通到廚房
傭人房,如今整理成為主任室
洋館通往二樓的樓梯
林挺生和林蔚山夫妻的臥房(有兩間相鄰的房間)
洋館二樓室內特殊造型的窗戶
林挺生夫妻房間內的衣櫥走廊
館方特別在地板及天花板各開了一扇玻璃透視窗,讓參觀者能看到地板架空的支柱(柱基腳、大引、根太)及樑柱結構的部份。樑柱清晰可見昔日標示「神武天皇即位紀元二千六年、奉上棟豐受皇大神守護、昭和十五年十二月三十日舉之」的棟札(棟札是日本建築習俗,記載建築物動土上樑的時間、動工的技師以及監造廠商等資料,有如房屋的身分證)。
1998年落成的「尚志教育研究館」係紀念大同大學創辦人林尚志先生百歲誕辰而建,外表建材選用福建省安溪堅硬之花崗石以代表永恆不朽。尚志教育研究館建築外觀主要是以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Rotunda館為藍本,由本地建築設計師設計而成;而Rotunda館則是仿照羅馬建築經典萬神殿設計的傑作。
志生紀念館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40號,大同大學校園內
平時館內不開放參觀,只有展覽或有活動時開放,可以查詢志生紀念館FB了解開放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