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了避免朋友們在台北植物園內迷路,我在文章尾端放置台北植物園的地圖)

續前篇,接下來介紹幾位日本時代研究台灣植物學的著名學者

川上瀧彌》:

日本治台前十年,植物研究以總督府為核心。1903年抵台的川上瀧彌5年後擔任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館長,1910年創立台灣博物學會,是最早投入玉山植物研究的學者。

他採集、製作的標本,包括台灣冷杉(Abies kawakamii (Hayata) Tak. Itô),以及台灣唯一長在樹上的杜鵑──著生杜鵑(Rhododendron kawakamii)。以川上為名作為紀念的植物多達40種。在台十年間,全力投入有用植物調查事業,對台灣植物學研究有很大貢獻。1910年編纂《台灣植物名匯》,共記載了台灣顯花植物及高等隱花植物2,368種。

他從1908年積極籌設的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紀念博物館,於1915820日新館開幕,隔日疑因積勞成疾撒手人寰,享年44歲(1871~1915)。2015年台灣博物館即舉辦川上瀧彌逝世百年紀念。

 

川上瀧彌採集的台灣冷杉標本

IMG_4210.JPG

 

金平亮三

1911年,殖產局林業試驗場成立,是台灣植物研究的轉捩點。首任主任是金平亮三。他認為台北苗圃將外來的觀賞植物作為栽培重點是錯誤的,應以栽培本土植物為特色才是未來應走的方向」,由此催生台北植物園。十年後(1921122日)台北苗圃改稱「台北植物園」,成為台灣植物研究首站,1924年成立林業部臘葉標本館(腊葉館前身),植物標本得以留存台灣,包括已經滅絕的台灣原生紅樹林樹種:細蕊紅樹。 此外以他為名、命名的臺灣植物也是不計其數,包括金平芒烏來杜鵑(又名金平氏杜鵑)等

 

烏來杜鵑標本

IMG_4211.JPG

 

早田文藏

日本帝國大學植物分類學者早田文藏(Bunzo Hayata1874~1934)待在台灣任職約五年,由他發表的新種及新紀錄的台灣植物達1700餘種。(誇張地說台灣植物幾乎都是他發表也不為過)全球第一個以台灣命名的新杉科屬名「Taiwania」,種名台灣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便是由早田文藏所發表,許多外國科學家都是從臺灣杉學名Taiwania cryptomerioides 認識臺灣。1911~1921年,由台灣總督府出資,早田文藏連續10年出版了10冊以英文與拉丁文撰述的《台灣植物圖譜》。記載了170科、1,197屬、3,568種及79變種,並附部份植物之插圖,此為台灣植物研究史上不朽巨著。他於1934年初病逝日本,兩年後在台北植物園內豎立紀念碑,緬懷他對台灣植物的貢獻。

 

早田文藏的紀念碑在腊葉館前方樹叢內,不留意很容易忽略掉。二戰時早田文藏頭像曾消失過,後來是依美國哈佛大學擬真照片重新製作

IMG_4041.JPG

林火塗君碑

在雙子葉植物區內。

植物園內的林火塗先生紀念碑,是日治時期植物園園長金平亮三為他立的碑,林火塗先生是植物園的員工,在植物園內默默工作了三十年,園長為紀念他為植物園默默辛勤付出,特別為他設立了碑,這個碑是植物園區內唯一一座由日本人為台灣人在區域內設置的碑。

正面碑文--「林火塗君碑」;

*背面碑文-- 植物園勤續自明治三十年至昭和五年   昭和六年二月立」

IMG_4062.JPG

佛里神父銅像紀念碑

1873年,佛里神父在法國成為天主教神父後,當年便被派到日本學習日語並於教會服務。由於教會經費有限,而他有植物學專長,就開始利用傳教之餘,幫忙法國學者及巴黎博物館、歐美各國大學等機構採集各地的開花植物及真菌、苔蘚、地衣等,只為了能以賣標本的錢來興建教堂,便利傳教。在日期間,跑遍了日本青森、庫頁島及千島群島等荒疆偏遠地區,然因過於勞累曾一度病倒,1894年返回法國休養一年。

1896年,佛里神父再度回到日本,繼續宣教及植物採集工作。1903年到1915年之間,他兩度到台灣採集植物,第一次先奠定台灣植物分類的基礎,1903年第二度來台時,身體雖已衰弱不堪,仍奮力前往淡水、北投、新店、烏來、阿里山區、角板山及花蓮、台東等山區採集植物。當時,植物學者要採集、發現新植物,必須深入蠻荒無人之地,在瘴癘魍魎的環境下,飽受生命威脅;佛里神父便是在19156月於花蓮鳳林和周邊山區採集植物時,被鼻蛭侵入鼻腔,血流不止而返回台北大稻埕住處,但仍不幸病逝,享年六十八歲。

佛里神父兩度來台,標記了二十世紀初台灣植物大探索時代的開始,他1903年即到台灣,比有台灣植物學界之父雅稱的日人早田文藏還早兩年。當早田來台時,佛里幾乎把所蒐集到台灣植物標本,都送給早田去研究,這讓早田感念於心。佛里神父在台灣前後十年,採集了約一萬種植物,發現新種的植物約七百種,都以「佛氏」(或「傅氏」的不同譯音)為名,如佛氏通泉草、傅氏唐松草、傅氏三叉蕨、傅氏擬毛蕨等,並且製作六萬份標本,其中超過五百份曾送回東京鑑定,被當時統治台灣的日人視為珍寶。

由於他對台灣植物採集的貢獻,他一病逝,早田文藏便發起募款,在當時總督府殖產局林業試驗所(今植物園)一個角落興建佛里神父銅像紀念碑,此銅像是委請當時日本鑄造大師渡邊長男於日本打造,再運送來台北,1917年落成。

然二次大戰後,台灣於剛光復混亂之際,佛里銅像竟然遺失了。近年來,植物園透過教會和民間友人的協助,在當時製作銅像的渡邊長男後代家族倉庫中,發現佛里胸像的石膏原型,經渡邊家族同意,由高橋裕二教授工作室於2013年完成重製銅像,並運來台北,2017930日在植物園原地重現,前後兩次銅像立碑,剛好時隔百年,渡邊長男之孫渡邊功及佛里其姐的曾孫Regis Teyssonneyre還代表佛里家族遠道來台參加銅像的揭幕式。

IMG_4059.JPG

南門町三二三

南門町三二三位在台北植物園荷花池畔,日治昭和初期西元1930年興建,日治時代地籍資料為「台北州台北市南門町六丁目三二三番地」,始政25周年博覽會時曾當作賣店,也曾是山林課的宿舍。

IMG_4106.JPG

南門町三二三和台灣各地目前還保留日式傳統建築以素雅風格一樣,建築內部以L型土間將中央和室圍起,和室採取日本傳統代表書院造設計。兩間各為六疊(3)( 六疊較少見,一般是4疊或8疊,疊即是塌塌米意思),室內由主人起居室居間與招待貴賓座敷構成兩間室內空間。當使用空間不足時拉開座敷與居間中間的厚紙門「襖」便可擴大面積。

IMG_4070.JPG

二戰後被當作林業試驗所的員工宿舍,一度逐漸荒廢,植物園邀請建築師郭中端和堀込憲二,依照原來建築結構,恢復原本之日式風貌,並禮聘日本長野縣的庭園家小口基實設計枯山水庭園,賦予此處東方園藝與日本禪風之美。碎石中間有兩座小島,碎石代表水,小島代表山,一個是龜,一個是鶴,象徵長壽之意,空靈的枯山水造景,帶著濃厚的禪味與生命意境。「枯山水庭園」又稱為禪花園(Zen Garden)以禪宗為核心,園中的砂石,必須每天有人持木耙,以近乎修行緩慢的速度,耙出反映出內在心境的水波紋路;因為禪宗講求空寂,庭園中通常不種鮮豔花草,只以常綠的松柏類造景,這些樸素的特性,有助於心靈澄淨,對於現代生活講求快速引發的精神緊張,據說具有療癒果效。

IMG_4073.JPG

龜島

IMG_4219.JPG

鶴島

IMG_4217.JPG

外牆使用日式雨淋板壓條釘在外側

IMG_4074.JPG

 

窗戶還有雨戶 (雨戶是夏天防曬冬天防寒,颱風天時用來遮擋緣側玻璃的木板)  及戶袋(收納雨戶的櫃子),防風雨功能佳

IMG_4215.JPG

上方氣窗稱為點頭窗

IMG_4105.JPG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簡稱「藝教館」),與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教育電台等,為南海學園四大社教機構。

 

獻堂館

獻堂館係紅柱綠瓦兩層四合院式典型之傳統建物,為1950年代配合政府政策興建以宣揚中華傳統文化之代表建築。館內外立有「獻堂館」牌匾及「孔孟學會」牌匾,外牆四周並有孔子問禮浮雕,屋角並飾以倉脊獸等。

獻堂館內目前有由教育電台為慶祝62周年台慶所打造的「聲音故事館」,是全台首座結合廣播、聲音、故事的全新學習場域。聲音故事館一樓展區為聲音體驗區,入口處展出了開臺的第一支麥克風,聲音故事館的二樓則有展出教育電台在1971年獲得的第一座廣播金鐘獎盃。

 

獻堂館為紅柱綠瓦兩層四合院式典型之傳統建物

IMG_4108.JPG

「聲音故事館」,此為教育電台開臺的第一支麥克風

IMG_4079.JPG

獻堂館的後側花園打造的像咖啡庭園

IMG_4081.JPG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國立中央圖書館舊址)

建物屬性:歷史建築

臺灣藝術教育館的原址為日治時期興建之建功神社,建功神社是祭祀因公殉職的招魂社,有台灣的靖國神社之稱。臺灣總督伊澤多喜男發表了將建立官祭招魂社作為始政三十周年的紀念事業,由總督府營繕課課長井手薰設計,當時興建特別融合和式(日本)、洋式(西)、台式()建築風格,其水泥建造之羅馬式圓頂造型的神殿與中式牌樓造型的鳥居,或是和拜殿同一建築的本殿接打破日本傳統的建築設計,也因此在當時引起很大的爭議。1928年(昭和3年)3月舉行上棟式,供奉日本自1895年領臺以來在台灣的戰死者、準戰死者、殉職者、準殉職者、殉難者,不分臺日及地位高低,在經總督府籌組的「建功神社合格者資格審查會」審核通過後才可入祀。據統計該神社共奉祀人數達15691人,其中包括3530名台灣人。

建功神社在二戰後由教育處接收,許多日本象徵物品被移除,建功神社參道大門、鳥居、參道兩側石燈籠等設施皆已不存。1954年,教育部在此處籌建的一系列總稱為「南海學園」文化設施──博物館群的建立。今日建功神社原址所見建築是於1955年改建而成,其由利群建築師事務所的陳濯,李寶鐸設計的中央圖書館總館,為南海學園最早落成之建築,外觀呈現北方宮殿樣式,圓頂式屋頂加蓋了覆黃色琉璃瓦的圓形攢尖頂,而圓頂內部則增加了中國國民黨徽之裝飾,內牆上多了許多梅花的水泥雕飾,外部則增建配置為四合院之形式。雖日治時期的神社建築外觀已遭大幅變動,但大致維持了原格局,而建功神社主建築、神池及玉垣亦保留,並於2013年以「國立中央圖書館舊址」之名被列為臺北市歷史建築。

1955國立中央圖書館臺中縣霧峰鄉遷至此處復館。中央圖書館於1986年遷出至新館,建築在之後移交國立教育資料館,於後改由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使用,定期舉辦藝文表演及展覽。

 

日治時代建功神社的照片

建功神社.jpg

 

以前的建功神社如今成為臺灣藝術教育館

IMG_4091.JPG

前方的橋為原本日本時代神社前的橋

IMG_4220.JPG

圓頂內部增加了中國國民黨徽之裝飾

IMG_4093.JPG

內牆上多了許多梅花的水泥雕飾

IMG_4095.JPG

IMG_4096.JPG

左方告示牌位置約是原本日本時代建功神社鳥居所在的位置

IMG_4221.JPG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

建物屬性:市定古蹟

1957年完工,前身為國立臺灣科學館新館,當時的教育部長同時也是文化大學的創校校長張其昀力推文化復興運動,因此本館也是一棟1950年代配合政府政策興建以宣揚中華傳統文化之代表建築,但土地所有權為林務局,在林務局的土地上蓋教育部的房子,所以沒有申請建照。盧毓駿(文化大學建築系創系系主任)設計,盧毓駿也曾幫蔣中正在陽明山上蓋防核爆防空洞。整體建築平面採用下四層正六邊形、上三層圓形的設計,內部動線是螺旋形,可以欣賞內部空間,類似古根漢博物館。建築外觀與風格採北平天壇式的中國復古風格設計。

IMG_4223.JPG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地址:台北市南海路54

建物屬性:市定古蹟

IMG_4224.JPG

1、臺灣教育會館時期: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為1931年落成的臺灣教育會館,為時任臺灣總督府營繕課長的井手薰設計,為鋼筋混凝土構造的磚砌壁體,窗緣、牆腰及屋簷都有洗石子的幾何紋樣裝飾,外觀呈現從西洋歷史式樣過渡到現代式樣的特徵。建築共三層,三層外牆貼有北投窯業會設生產的溝紋丁掛面磚,以簡易幾何面磚與局部窗框雕飾建代替羅馬柱列與水泥壁飾。

落成後,此館隨即成為當時各式演講會會場、教育成果展示場地,及電影製作放映與美術展覽的重要場所。不僅是台灣首座現代化的藝文展覽館,對日治時期的台灣社會而言,也是與世界現代藝術對話的重要窗口。

2、台灣省參議會時期:1945(民國34)年829日,國民政府任命陳儀為「台灣省行政長官」,同時依《台灣省各級民意機關成立方案》設立「台灣省參議會」,並借用「台灣教育會館」做為辦公與開會場所。二二八事件發生後,三十名省參議員中,有王添灯被捕喪生、林連宗失蹤,及林日高、馬有岳受到拘禁等事實,此館因而成為二戰後台灣人追求民主的重要見證及二二八事件的重要歷史現場。1949年,此館由「台灣省教育會」接收,惟建物卻仍由「台灣省參議會」與改選後的「台灣省臨時省議會」繼續無償使用。

3、美國在台新聞處時期:1959年,「美國在台新聞處」在臨時省議會遷走後次年遷入。此後二十年間,這裡成為台海緊張時期,台灣獲知歐美消息的重要管道。

4、美國文化中心時期:1979  年,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斷交,原本駐台的美國大使館相關文化、教育、商務組織,改為非官方性質的「協會」或「中心」持續相關交流活動,新聞處從此改稱「美國文化中心」。1991底,省教育廳為配合「南海更新計畫」擬改建大樓,「美國文化中心」遷出,卻因文化界反對改建而擱置;其後一度由「中國童子軍總部」承租,19936月,再由「美國文化中心」續租,此建物也在同年被指定為三級古蹟。

5200231日,美國文化中心遷移到臺北市東區,教育部開始古蹟修復。

52011228日,「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正式開館營運,該建築又回到「教育」這個概念上。

 

補充:井手薰的代表作品有台北幸町教會(今濟南教會) 、建功神社(1930)、台灣教育會館(1931)、台北公會堂(1936年,今中山堂)

 

 1930年前後,日本建築師受到歐洲現代主義建築影響、鋼筋混凝土等新建材出現,建築風格逐漸捨棄過往華麗的裝飾列柱,轉向強調理性、有秩序設計,開始簡潔明朗的立面建築風格,而立面雕飾也出現難得的幾何花紋

IMG_4225.JPG

 

車寄處的地板磁磚歷久彌新,洗磨石子大廳氣勢磅礡

IMG_4226.JPG

 

 

有層次感的中央樓梯

IMG_4227.JPG

 

微妙尺度的優雅弧形天花板

IMG_4228.JPG

 

台北植物園地圖

植物園地圖.jpg

 

參觀完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後,最近的捷運站為中正紀念堂站,可以沿著南海路直走即會抵達捷運站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和菓子咚咚 的頭像
    和菓子咚咚

    和菓子咚咚

    和菓子咚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