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林宅》

地址:西園路一段3062426

建物屬性:直轄市定古蹟

3.jpg

 

萬華林宅源於清末來台開墾的第一代林細保,初居於艋舺後菜園街(今康定路一帶),以種菜為生。他育有四子,除長子林紅麻為水泥匠,其餘三個兒子林惡水、林遍金、林金水在日治時期合作經營蔬果批發。因生意興盛成為萬華大戶人家。(今日參觀導覽的林大哥是族譜上林家第五代子孫,為林紅麻的孫子。)

一九一八年,萬華火車站完工,林家為便於蔬果運輸,乃決定於靠近車站的綠町(今西園路一帶),購地興建家族大宅。當時綠町是萬華較晚開發的地區,能取得較大的土地,且離香火鼎盛的龍山寺不遠,有助於林家商業發展。

林宅自一九三二年開始興建,一九三五年完工,三層樓加上一公媽廳的頂樓,在彼時已是萬華最高樓房,由泥水匠出身的長子林紅麻親自參與設計施工。興建時就知道預計於1945(昭和20)年實施之都市計畫中已有開闢西園路的規劃,因此興建時即將門前退縮,將整棟樓最華麗、有拱門窗和陽台、還有仿巴洛克風格的勳章飾的一面蓋在當時的小巷子而非現在的艋舺大道上,日後都市計畫實現後就形成現在三面臨街的狀況,正面且呈斜梯狀的奇特現象。

四代的林家子孫曾在此生活近半個世紀,綿延至今已有超過三百多位林家子孫。1986年以後到2010年已沒有林家子孫住在此,一度出租給服飾業,2000年台北市政府訂為市定的私人古蹟,2009年因為女兒牆磚塊掉落砸到車子,車主為了索賠找了文化局再找到林家人。林家人擔心日後會有砸到人的問題,因此四散各地的林家人開始整合,林家以私有古蹟修復再利用補助辦法展開修復工作,總經費1700萬,林家人出了400萬,文化局出1300萬,2013年修復完成。2016 年獲文化局同意而讓星巴克進駐,配合老房子懷舊氛圍經營,讓萬華林宅的歷史展覽及各項活動能延續下去,為私有古蹟修復及活化、再利用,立下可行的典範方式。

 

在房舍建築上,一二三樓是坐東朝西,但公媽廳坐北朝南,在風水學是希望能多添男丁的設計。

文章標籤

和菓子咚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心果油是由開心果仁壓榨取得,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是很好的潤膚油品,這次本想做細線條渲染皂,色粉都準備好了磨刀霍霍,沒想到可能是加了香精的關係皂化速度加快讓我措手不及,只好還是做成素皂,晾皂完成蓋上皂章,希望使用者知道這個皂真的是good things!

 

 

開心果油

25%

150g

芥花油

20%

120 g

椰子油

文章標籤

和菓子咚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萬華火車站或龍山寺捷運站往康定路方向走,可以開始今天的第一個行程

金義和行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279

建物屬性:直轄市定古蹟

IMG_6247.jpg

「金義合行」位於台北萬華車站對面,1927年創建,為傳統紅磚造街屋,在外觀上融入大量大正年間流行元素,如仿巴洛克式浮雕、馬約利卡花磚等,使建築外貌非常華麗。建物保存良好,所有權人屬陳義塗家族原打算將建物拆除蓋14層的商辦大樓,但後來陳家和建築師討論設計大樓的過程中,考量建物為起家厝,家族在此居住近百年,決定放棄蓋大樓,轉而申請市定古蹟。

「金義合行」是日治時期,由艋舺仕紳陳義塗創立家族事業的建物,家族事業從玻璃製造工廠到陶瓷生產進出口,經營油燈、玻璃、陶瓷器、味素等民生工業(陳家在北投貴子坑有瓷土礦山,又因為需要釉料於是發展化工),後期再發展化工、塑膠、太陽能、倉儲等多角化事業,為近代綜合商行的代表案例。

 

其立面做圓形山頭,上面飾以假柱,柱上立有小石獅。邊柱以花草泥塑裝飾,邊柱頭做圓球收頭。三樓設有露臺,牆上有一中國式對聯:「極目堪千里,當頭更一盈」,對聯兩旁有精緻的勳章泥塑。

IMG_6292.jpg

文章標籤

和菓子咚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溫徹斯特神祕屋(Winchester Mystery House)是一棟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荷西(San Jose)的宅邸,為加州地標之一並入選國家歷史名錄,過去由槍支鉅賈,來福槍的發明者威廉·溫徹斯特的遺孀莎拉·溫徹斯特所擁有。

2023年是溫徹斯特神秘屋開放100週年

18.jpg

 

溫徹斯特神祕屋正門外觀

1.jpg

 

這是一棟維多利亞式建築

IMG_5819.jpg

屋主莎拉23歲時和先生威廉·溫徹斯特於1862年於康乃狄克州New Heaven結婚,婚後4年生下女嬰Annie,不料女嬰於5 週大因罕見疾病marasmus (消瘦症)不幸夭折,1881年威廉·溫徹斯特因肺結核過世,莎拉因此繼承亡夫槍械工廠的2000萬美元遺產,更擁有公司50%的股權,每天可支薪1000元美金(相當於2018年的26000美元)

文章標籤

和菓子咚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桃園大廟(桃園景福宮)

地址:桃園市中和里中正路208

建物屬性:直轄市市定古蹟

清領時期桃仔園時常有瘟疫流行,墾首薛啟隆捐田產二十甲餘倡議建廟,擇定現址興建,名為「景福宮」,乾隆十年(1745年)草創。1923年因市區改正、劃設計畫道路,進行改建,為陳應彬設計監造,匠師陳己元(陳應彬之子)施作正殿、吳海桐施作前殿 包括前殿、正殿屋頂形式均為假四垂。前殿、正殿為對場作。主體兩進,面寬九間,有嘉慶年間的匾額,正殿主祀開漳聖王,兼祀南崁五福宮分靈玄壇元帥,兩側配祀觀音與媽祖。中央天井兩側的東、西廳奉祀金母娘娘與註生娘娘

IMG_4754.JPG

 

假四垂:為「歇山式屋頂」跨在「硬山式屋頂」上的構造,看起來像兩個屋頂,其實只有一個(只有四根柱子),故稱假四垂,這種構造使廟宇看起來更加華麗繁複

 

歇山式屋頂

 

文章標籤

和菓子咚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交通方式:台鐵桃園站

《桃園77藝文町》

桃園市桃園區中正路775

「桃園77藝文町」前身為桃園警察局日式宿舍群,昔為日治時期官署宿舍,可溯及至1920(大正九年)建造給公務員居住區, 興建的六棟宿舍大抵在同年完工,形制為判任官丙種二戶建宿舍,採用中心對稱格局(12)。二戰後繼續作為警察宿舍,直到後來政府陸續收回而閒置,2011102日其中一棟宿舍失火燒毀,一棟年久失修塌陷。而後因其價值,剩餘的四棟於20130808日登錄為歷史建築,201710月修復完成,名為「桃園77藝文町」,成為桃園區第一處活化的日式宿舍建築群。

 

桃園77藝文町入口

IMG_4926.JPG

桃園77藝文町為桃園少數保留日式木構造物之建築形式之宿舍群

IMG_4925.JPG

充滿日式風情

文章標籤

和菓子咚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交通方式:台鐵區間車鶯歌站

日治時期的第一代火車站在鶯歌分駐所那邊,1918年因發生鶯歌列車溜逸事故(官方又稱鶯歌石事件)而改線:

日治初期鶯歌一帶路線(西湖街至東鶯里間係平行今中山路)需由盆地爬升至台地,是途中坡度較大處。大正七年(1918年)621日晚間,自台北站18:50發車之南下列車,於鶯歌往桃園途中,因車廂連結器斷裂而分離,沿路線坡度下滑,造成13人於事故中死亡,輕重傷百餘人。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將將路線改為「盤山展線」,以繞路方式減緩坡度,原經今中山路的路線,改沿文化路、中正二路、八德路通往桃園,也是目前台鐵的路線。1922年,路線改建工事完成,鶯歌車站亦於該年516日遷至現址。地方仕紳在中正二路之「萬善堂(大墓公)」設置石碑紀念。堂內安奉鐵道改築工程中,沿線無主先人之枯骨。

鶯歌火車站.jpg

 

 

鶯歌是台灣陶瓷發展最早的地區之一。鶯歌陶業肇始於1804(嘉慶9),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吳鞍渡海來台,在兔子坑(今桃園縣龜山鄉)從事陶業生產。後來因為械鬥轉移至尖山。尖山在現在的尖山埔街一帶。早期的陶瓷窯爐往往需要建在山坡上,順著山勢築窯。現在的尖山埔街一帶原為一丘陵地形,很適合於早期蛇窯的建築。加上當地土質很適合製作陶器,所以吸引了業者到那裡設置窯場。從此以後,鶯歌的陶業就從尖山開始發展起來,而尖山埔街也就成了鶯歌著名的陶瓷老街。

 

烘爐窯》:文化路21340

建物屬性:歷史建築

文章標籤

和菓子咚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雙連生活圈介紹》:雙連生活圈大致位於錦西街以南、中山北路以西、重慶北路以東、建成公園以北,日治時代大致為蓬萊町、御成町範圍,更早以前叫做雙連陂,其名源自於兩條細長且相連成人字形的灌溉水圳,當時雙連一帶都還是農田,「陂」字即為池塘之意。

雙連陂在日治時代被填平,1915年為了貨物運輸方便,淡水線在此地增設雙連站,便逐漸繁榮起來,也因打鐵業盛行,造就「雙連打鐵街」之名號。雖然後來鐵道停用捷運取而代之,卻有不少老字號傳承至今。

雙連站以前是火車淡水線,沿著捷運紅線右側離中山北路近,因此在日治時期就已相當繁榮,左側則開發較晚,約在日治後期光復初期較有發展,像赤峰街不是很方正的街道便是戰後自然形成的聚落的證明。

 

 

交通方式:捷運雙連站二號出口

雙連謙和市場位於民生西路45巷,台北捷運雙連站號出口經文昌宮至錦西街的一個傳統市場叫雙連謙和市場, 日本時代位於台鐵淡水線雙連車站附近,因此早期又稱「車頭菜市仔」, 為台北市少數仍保有傳統樣貌的傳統露天早市之一  因附近上班族多,早市拉長為午市甚至到黃昏還有攤位   

此處捷運的廊道比出口處大很多,因為以前這裡是雙連火車站站體,1915年為方便貨物運輸台鐵淡水線在此地增設淡水線雙連站,大概有六股鐵軌,四股是淡水線,兩股側線以備不用之需。

 

《高施傳銅像》:穿台鐵制服,高施傳先生任錦西街平交道看柵工13197010台北聯營公車46路線司機劉宏亮駕駛的公車,駛抵錦西街平交道前時,正好開往台北的臺鐵淡水線普通車駛來。劉宏亮仍然加足油門,企圖搶越平交道,遂衝破鐵網,車身陷在平交道中央,進退不得。高施傳跑到平交道中間拉開欄網網子終於拉開,公車及時衝出平交道。可是,正巧火車疾駛而至,高施傳走避不及當場被撞死。公祭儀式副總統嚴家淦、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均頒輓聯,國民黨祕書長題頒「黨員楷模」,黨政要員多人出席公祭,並為高施傳設立半身銅像。

文章標籤

和菓子咚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避免朋友們在台北植物園內迷路,我在文章尾端放置台北植物園的地圖)

續前篇,接下來介紹幾位日本時代研究台灣植物學的著名學者

川上瀧彌》:

日本治台前十年,植物研究以總督府為核心。1903年抵台的川上瀧彌5年後擔任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館長,1910年創立台灣博物學會,是最早投入玉山植物研究的學者。

他採集、製作的標本,包括台灣冷杉(Abies kawakamii (Hayata) Tak. Itô),以及台灣唯一長在樹上的杜鵑──著生杜鵑(Rhododendron kawakamii)。以川上為名作為紀念的植物多達40種。在台十年間,全力投入有用植物調查事業,對台灣植物學研究有很大貢獻。1910年編纂《台灣植物名匯》,共記載了台灣顯花植物及高等隱花植物2,368種。

他從1908年積極籌設的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紀念博物館,於1915820日新館開幕,隔日疑因積勞成疾撒手人寰,享年44歲(1871~1915)。2015年台灣博物館即舉辦川上瀧彌逝世百年紀念。

 

川上瀧彌採集的台灣冷杉標本

IMG_4210.JPG

 

文章標籤

和菓子咚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交通方式:捷運小南門站三號出口,沿著博愛路往植物園方向走

自由之家

地址:台北市愛國西路16

建物屬性:國定古蹟

自由之家興建於1902年,為台灣日治時期台灣銀行「頭取」(董事長)之宅邸,為日本高級官舍。1911年,台銀第二任頭取柳生一義將頭取宅邸轉做台銀俱樂部,供台銀員工休憩之用,例如1909 年臺銀俱樂部在此舉辦「圍碁(圍棋)小會」1911進一步捐建俱樂部附屬建築,由當時的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命名為「碧榕園」,設劍道與柔道二部,作為獎勵武士道之用。其等級比照當時的高等官舍,採用時興的洋式風格設計,以鋼筋混凝土與木造樓板為架構,外牆披覆雨淋板,樣式純樸;一樓設有宴會廳、會議室,二樓為供住宿的套房,並設有當時高等住宅常見之壁爐,在左側屋頂有一座磚砌煙囪。

1945年二戰後交由國防部聯合勤務總司令部作為外事招待所,接待外賓及國際友人之用;外交部使節回國亦多寄居於此,曾一度被稱為「大使之家」。在50年代臺北缺乏大型聚會及旅社,因此自由之家成為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救總)、世界反共聯盟(世盟)固定舉辦世界反共活動的主要場所。19679月世盟第一屆會議在臺北舉行,共有64個國家與地區、以及12個國際反共組織參加,谷正綱當選第一屆理事會主席,大會通過了世界反共宣言與世界反共聯盟共同綱領。本建築早期也是胡適、殷海光、雷震等知識份子發行的思想開放政論雜誌《自由中國》重要集會演說地點。曾經也可以辦結婚宴席,許多外省同胞軍眷喜歡在此辦宴席。

 

自由之家目前不開放,只能遠眺

IMG_4204.JPG

台北植物園

文章標籤

和菓子咚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