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林宅》
地址:西園路一段306巷24、26號
建物屬性:直轄市定古蹟
萬華林宅源於清末來台開墾的第一代林細保,初居於艋舺後菜園街(今康定路一帶),以種菜為生。他育有四子,除長子林紅麻為水泥匠,其餘三個兒子林惡水、林遍金、林金水在日治時期合作經營蔬果批發。因生意興盛成為萬華大戶人家。(今日參觀導覽的林大哥是族譜上林家第五代子孫,為林紅麻的孫子。)
一九一八年,萬華火車站完工,林家為便於蔬果運輸,乃決定於靠近車站的綠町(今西園路一帶),購地興建家族大宅。當時綠町是萬華較晚開發的地區,能取得較大的土地,且離香火鼎盛的龍山寺不遠,有助於林家商業發展。
林宅自一九三二年開始興建,一九三五年完工,三層樓加上一公媽廳的頂樓,在彼時已是萬華最高樓房,由泥水匠出身的長子林紅麻親自參與設計施工。興建時就知道預計於1945(昭和20)年實施之都市計畫中已有開闢西園路的規劃,因此興建時即將門前退縮,將整棟樓最華麗、有拱門窗和陽台、還有仿巴洛克風格的勳章飾的一面蓋在當時的小巷子而非現在的艋舺大道上,日後都市計畫實現後就形成現在三面臨街的狀況,正面且呈斜梯狀的奇特現象。
四代的林家子孫曾在此生活近半個世紀,綿延至今已有超過三百多位林家子孫。1986年以後到2010年已沒有林家子孫住在此,一度出租給服飾業,2000年台北市政府訂為市定的私人古蹟,2009年因為女兒牆磚塊掉落砸到車子,車主為了索賠找了文化局再找到林家人。林家人擔心日後會有砸到人的問題,因此四散各地的林家人開始整合,林家以私有古蹟修復再利用補助辦法展開修復工作,總經費1700萬,林家人出了400萬,文化局出1300萬,2013年修復完成。2016 年獲文化局同意而讓星巴克進駐,配合老房子懷舊氛圍經營,讓萬華林宅的歷史展覽及各項活動能延續下去,為私有古蹟修復及活化、再利用,立下可行的典範方式。
在房舍建築上,一二三樓是坐東朝西,但公媽廳坐北朝南,在風水學是希望能多添男丁的設計。